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314篇
  免费   21052篇
  国内免费   9484篇
电工技术   17214篇
技术理论   24篇
综合类   14399篇
化学工业   72184篇
金属工艺   22919篇
机械仪表   22715篇
建筑科学   23123篇
矿业工程   8449篇
能源动力   12648篇
轻工业   35662篇
水利工程   6057篇
石油天然气   20203篇
武器工业   1715篇
无线电   587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419篇
冶金工业   58619篇
原子能技术   7617篇
自动化技术   50121篇
  2023年   3949篇
  2022年   6000篇
  2021年   10369篇
  2020年   8356篇
  2019年   7815篇
  2018年   9961篇
  2017年   10871篇
  2016年   10287篇
  2015年   11042篇
  2014年   15158篇
  2013年   24330篇
  2012年   20632篇
  2011年   24132篇
  2010年   20268篇
  2009年   20384篇
  2008年   20865篇
  2007年   20294篇
  2006年   19968篇
  2005年   17727篇
  2004年   13975篇
  2003年   12744篇
  2002年   11420篇
  2001年   10876篇
  2000年   10983篇
  1999年   12163篇
  1998年   19170篇
  1997年   14261篇
  1996年   11820篇
  1995年   9773篇
  1994年   8388篇
  1993年   7424篇
  1992年   5968篇
  1991年   5320篇
  1990年   4921篇
  1989年   4433篇
  1988年   4094篇
  1987年   3449篇
  1986年   3285篇
  1985年   3750篇
  1984年   3468篇
  1983年   3071篇
  1982年   2928篇
  1981年   3004篇
  1980年   2796篇
  1979年   2657篇
  1978年   2499篇
  1977年   2930篇
  1976年   3554篇
  1975年   2308篇
  1974年   23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叙述了常用的超级双相不锈钢的成分、耐蚀性和应用,分析了不同种析出相、有害相、点蚀当量值(PRE)及焊接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通过控制合金化成分,调整点蚀当量值,编制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严格控制有害相析出,使两相比含量比值接近1,可获得良好耐蚀性、高强度和耐磨性的双相不锈钢。  相似文献   
992.
流量替代渗透率评价破碎性储层工作流体伤害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若地层岩石整体强度偏低,在力学环境改变后岩石易破碎成不规则破裂体,则储存油气资源的此类破碎地层被称为破碎性储层。由于破碎性储层在纵向上存在着较强的非均质性,通过测试单个柱塞岩样在工作流体伤害前后的渗透率变化难以体现工作流体对储层的整体伤害程度。为此,利用达西定律先从理论上探讨用流量替代渗透率定量表征储层伤害程度的可行性,再开展单层开采、双层及三层并采的流量测试实验,评价工作流体对单层、多层储层的整体伤害程度,并将流量损害率与渗透率损害率进行对比以求证流量替代渗透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单层开采时,流量损害率与渗透率损害率基本一致,渗透率损害率是流量损害率的一种特殊形式;②双层及三层并采时,单层各自稳定流量损害率与渗透率损害率接近,且流量损害率可以定量表征并采储层的整体伤害程度,而渗透率损害率则无法定量表证;③稳定流量损害率较累积流量损害率更接近渗透率损害率。结论认为,测定稳定流量可以替代测定渗透率评价工作流体对破碎性储层的伤害程度,从而为优选工程技术与评价工作流体的适应性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四川盆地作为国内页岩气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攻关和实践,机械钻速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受地层复杂、可钻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的影响,导致井下钻柱系统不良振动剧烈,容易出现钻头损坏严重、钻速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以该盆地涪陵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采用井下振动高频测量工具的实测手段,测量了钻头—钻柱系统的动态振动加速度参数,结合地层的岩性和矿物组分分析,研究钻头失效原因与对策,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非均质地层中钻进的钻头—钻柱系统产生了大于40 m/s~2的高幅值瞬时冲击振动,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是导致钻头先期失效的主要原因;②提出了抑制高幅值的瞬时冲击振动采用"减振+增压"工具组合和避免井下工具共振的钻井参数;③采用钻井新参数的试验井比邻井的高幅值瞬时振动降低了17%,单只钻头进尺增加24%,钻头工作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钻头使用数量减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改善钻头—钻柱系统的振动状态,有利于达成延长钻头使用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中秋1凝析气藏成藏条件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12月,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中秋1井在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该构造带迄今为止最大的整装凝析气藏。为了给该构造带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明确了中秋1大型凝析气藏的油气藏特征和气藏类型,分析了该气藏天然气成藏条件并推演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秋1大型气藏属于低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天然气为煤成气,主要来自区内侏罗系腐殖型煤系烃源岩;②该构造带能够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三叠系和侏罗系发育的两套巨厚高演化烃源岩、白垩系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有效砂岩储层、喜马拉雅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形成的大规模楔状叠瓦构造圈闭、古近系和新近系巨厚膏盐岩形成的优越保存条件,以及油气生成与圈闭形成的良好时空匹配;③该气藏具有先油后气、晚期快速气侵聚集成藏的成藏模式,总体上是一个"早期聚油、晚期气侵、改造调整、快速成藏"的成藏过程。结论认为,该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5.
Akhonin  S. V.  Pikulin  A. N.  Klochai  V. V.  Ryabtsev  A. D. 《Metallurgist》2019,63(1-2):183-191
Metallurgist - A scheme for electron-beam melting (EBM) is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systematizing accumulated data for electron-beam treatment of an ingot surface. In order to...  相似文献   
996.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tuning effect of the Si substitution on the magnetic 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R2Fe17 compounds and their paraffin composite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i can remarkably improve the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R2Fe17 compounds, making the R2Fe17–xSix-paraffin composites excellent micro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 (MAMs). By introducing the Si element, their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s decrease slightly, while much higher Curie temperatures are obtained. Furthermore, better impedance match is reached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high-frequency permittivity ε′ by about 40%–50%, which finally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The peak frequency (fRL) of the reflection loss (RL) curve moves toward high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qualified bandwidth (QB, RL ≤ ?10 dB) increases remarkably. The maximum QB of 3.3 GHz (12.0–15.3 GHz) is obtained for the Sm1.5Y0.5Fe15Si2-paraffin composite (d = 1.0 mm) and the maximum RL of ?53.6 dB is achieved for Nd2Fe15Si2-paraffin composite (d = 2.2 mm), both surpassing most of the reported MAMs. Additionally, a distinguished dielectric microwave absorption peak is observed, which further increases the QB in thes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997.
998.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Reconstruction of a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ECG) from a serial 3-lead ECG has been researched in the past to satisfy the need...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